当前位置:首页  统战工作  统战动态

​陈兵:奋斗新时代 勇攀新高峰

时间:2019-11-13来源:党委组织部new点击:719

10月24 日,学校党委印发《中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关于向“人民科学家”叶培建同志学习的决定》,号召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向叶培建同志学习。叶院士身上光辉的品质对我们触动很大、启发很大,其中有三个点对我们计算机学院来说,感触最深。


我们要学习叶院士等航天人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,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发展。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发射,悠扬的《东方红》响彻浩瀚星空,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。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,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、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、“嫦娥”探月工程、火星探测工程,以叶院士为代表的航天人,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、压力和危险,废寝忘食、艰苦奋斗,创造了祖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强、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发展奇迹。今年恰逢南航“解算装置”专业开始招生的第60年,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师资队伍日益壮大,也取得了不少成绩,但是距离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。历尽千难成伟业,人间万事出艰辛。面对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信息热潮和发展新机遇,我们更需要学习和发扬叶院士等航天人艰苦奋斗、吃苦耐劳的精神,用“开放、进取、包容”的学院文化凝聚和引领全院师生员工,营造计算机人“永不满足、永不松懈、持续奋斗”的精气神,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打造“智能、可靠、安全”的学科特色,向着双一流的发展目标,攻坚克难,不断前进。


我们要学习叶院士等航天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全力以赴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。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,嫦娥四号无人探测器在冯·卡门陨石撞击坑着陆,实现了人类探测器在月背的首次软着陆。这距离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,才仅仅15个年头。这个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,就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,从设计方案的提出到实际操作,面对全新的领域,以叶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始终不懈探索、敢于突破、敢为人先,向世界展示了航天人卓越的创新能力。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、基于创新、成于实干。自从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,70余年的计算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。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领域,诸如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边缘计算、区块链等新概念和“互联网+”等新思维模式不断涌现,我们计算机人更要学习叶院士等航天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唯有下大力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狠抓自主知识产权,潜心研究自主可控系统,不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,才能在计算机这一飞速发展的尖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,才在学校建设“双一流”的征程中实现计算机人的担当。


我们要学习叶院士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,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计算机人的贡献。今年上半年,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、航天学院联合开展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,叶院士领学了“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类和航天类学院的创新融合发展”的议题,深入探讨了深空探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。他认为,人工智能进入新一轮热潮,正在形成热点研究方向和技术制高点,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的支持。航空航天产业正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不断改变,人工智能给了航空航天产业无限的可能。2018年,学校决定依托计算机学院建设人工智能学院,这是南航向计算机人发出的动员令,全体计算机人都倍感振奋与鼓舞。这一年,我们深入国防单位,围绕边缘计算、智能计算、直升机蜂群、软件工具链等与航天五院、中电二十八所、中国航空工业第602所、上海615所等单位进行了深入的科研合作,国防项目超过去年的50%。作为南航的计算机人,能够将计算机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、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服务于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既是我们的使命,更是我们的荣耀。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叶院士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,以百分百的热情和担当,投入百倍的精力,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我们计算机人的贡献。


明故宫校区: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邮政编码: 210016


将军路校区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: 211106


天目湖校区:江苏省溧阳市滨河东路29号 邮政编码: 213300

关注微信企业号

版权所有: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组织部/统战部/党校(社会主义学院)